“延遲退休”這個話題,一上線就沖上熱搜。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span>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于10月29日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其中就延遲退休作出以上表述。這就意味著延遲退休,指日可待......
想到將來還要再做幾年打工人,是不是馬上就覺得瑟瑟發抖呢?
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齡并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干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這個退休年齡框架,始于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老齡化狀況日益加劇,延遲退休早在2012年6月就被提上議事日程。當時,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采取差別化策略。
但由于種種原因,2012年至今,八年過去了,延遲退休方案遲遲未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
今年8月27日,人社部官網發布答網民關于延遲退休政策的來信時,還表示“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如今伴隨著《建議》的發布,“研究”變成了“實施”,在歷經8年之后,延遲退休這一次是真的來了。
假如2022年落地實施,這三個人群將受到新政影響:
①、小于等于50歲女性工勤崗(1972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②、小于等于55歲女性管理崗(1967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③、小于等于60歲男性(1962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受延遲退休影響較大的是70后和80后,對于90后出生的人來說,退休時新政應該已經全面實施了。
理論上而言,首先,如果一個人延遲退休,意味著要推遲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可以領取養老金,所以養老金的兌付被延后到數年之后,當期兌付壓力大大減輕。其次,延遲退休還意味著一個人要繼續為養老金增加5年甚至10年的繳費,養老金池子里的資金來源大大增加。所以,從某些角度來看,延遲退休意味著交的更多,領的更少,從養老金體系來看,意味著收入更多,支出更少,自然也就能大大緩解資金的缺口壓力。簡單敘述一下就是打工人交錢,退休人花,所以越多打工人交錢,政府的養老金庫就更充裕。
10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中提到了養老“三個支柱”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并強調我國發展第三支柱即商業養老保險已經十分迫切。
國家已經開始鼓勵發展養老體系第三支柱了,對于養老規劃,我們應該更加明白個人商業保險的重要性。
延遲養老是勢不可擋的定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3、提前做好資產的規劃
其實最讓我們害怕的不是延遲退休,而是老無所依、生活質量差、無人看護等等這些問題導致人們對衰老這個話題越來越恐慌。既然是這樣,不如趁年輕把自己的養老計劃好好安排,掌握自己的未來,擁有一份可靠的商業養老保險比什么都強。總結一句話,想要掌控自己的養老生活,還是得靠趁早做好規劃!